嗶叭蹦?你在吵什麼?



  你覺得噪音是什麼?是大聲吵鬧?還是沒有規矩的製造很大的聲響?是唱歌五音不全?有人認為是在想睡覺時打擾到睡眠的聲響通通都是噪音;有些長輩則是認為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就是噪音。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噪音帶來的影響全部都是壞的嗎?
  造音,在字面上來看是「製造音樂」,但什麼才是悅耳的音樂,什麼又是令人煩悶的「噪音」呢?都是「製造音樂」,但一種我們聽了會感受和諧進而稱讚;但另一種我們則是聽完後會緊皺眉頭,再來大聲斥責?

  由『影響‧新劇場』和來自斯洛維尼亞的音樂家─Peter Kus攜手合作的青少年音樂戲劇碼─《造音小子‧嗶叭蹦》,呈現嶄新的戲劇表演模式,在劇中表演用的結合樂器功能,讓戲劇偶在表演的時候,可以利用產生出來的樂聲、音響來表達自身意境的感受和敘述。而為了讓民眾更能參與《造音小子‧嗶叭蹦》的演出,劇場設計一系列的課程和講座,希望令觀賞表演的大小朋友,可以更明白製作造音的過程。

  在這邊為大家簡單介紹《造音小子‧嗶叭蹦》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男孩,是一位被診斷無法用言語說話,只會發出「嗶、叭、蹦」等聲響。父母送他到學校學習,但是徒勞無功,大家都受不了男孩的「噪音」,他成了大家眼中的異類,於是離家出走。孤單寂寞的他遇到了一名願意跟他相處的女孩,一切都開始不一樣了

  在講座中Peter為我們介紹到,只要是好的演出,不管是吸引大人的目光,連孩童都可以讓他們安安靜靜觀賞。利用會唱歌說話的引人入勝。在表演完後,觀眾總會好奇那些道具和戲偶,而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那些偶和道具,其實都是可以由我們生活周遭的日常用具和資源回收製作而成;一根被丟棄的水管和破掉的氣球,你知道可以讓它們結合、作成一個小號嗎?許多意想不到的垃圾,其實都是製程每樣樂器的重要零件。

  也因為這樣的遊戲製作結合表演模式,每次都能讓表演者與觀眾激盪出更多的創意和想像空間。Peter笑著表示這也是因為他每次的舞台思考都處在音樂會劇場的模糊地帶;有時會從音樂的呈現方式起頭,有時會以表演和故事走向下手,共通點呢?是令人驚喜的舞台,能夠讓大小朋友"用耳朵看聲音,用眼睛聽戲

  許多人都會認為兒童劇是相當幼稚的、你一個成年人幹嘛花錢看兒童劇?但大家都是被這樣的思維綁住,畫面花花綠綠,舞台上主角們大吵大鬧似乎就是兒童劇的全部。但必須明白的是,孩子與青少年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的無知或難以理解,好的劇碼和表演是可以讓孩童從中學習和思考的:為什麼小男孩不能說話?難道爸爸媽媽不能從他發出聲響的表情來揣測他的情緒嗎?說不定他蹦蹦叫是想上廁所;嗚阿嗚阿則是肚子餓了啊?這時候請不要決的孩子在無理取鬧,那代表他正在跟大家思考那些為什麼?講座的席間,Peter就提到一個到克羅埃西亞表演的例子:表演中使用的道具和偶實在太令人驚喜,所以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的停止─由於孩子們都在觀賞表演中獲得驚喜和需要討論和提問,所以表演必須不斷的間隔讓他們提問題!這是不是很酷呢?不同的風俗民情會呈現觀眾的情緒和反應,但最重要是我們是否能夠從表演中獲得那些好玩的知識和能量。
  一直以來觀眾總是和表演者,被舞台給隔開,始終是被動的觀賞,靜靜的看在腦中、淡淡的聽著,偶爾低頭滑一下手機、一心二用。這一次希望能夠打破這層隔閡,讓觀眾擁有主動的參與感,一起動腦動手做回收樂器與思考那些為什麼,最後一起來想像嗶叭蹦小子和小女孩的未來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蓮》O'rip 生活旅人

【臺中東勢】喬巴咖啡